[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丁堡骏,高岭,王金秋. 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J].长春:税务与经济,2014(4):1-8. [3]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 资本论: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5.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E.Mandel.Late Capitalism[M].London: Verso, 1999. [9]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0]乔治·巴萨拉. 技术发展简史[M]. 周光发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 [11]魏旭. 马克思的产业升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结构转型的指导意义[J]. 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6):40-48. [12]孟捷.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造性转化[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3]洪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资本论》原理的内在联系——以创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溯源为例[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7(12):24-30. [14]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5]王露露.走进知名教授谈企业发展——专访J.HannsPicher教授[EB/OL]. 2010年10月29日, http://www.zjut.edu.cn/detail.asp?id=4654. [16]伊特韦尔约.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925. [17]刘红玉. 创新理论的拓荒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IV.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