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群慧.论中国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6(9):5-2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 [3]贾康,苏京春.论供给侧改革[J].北京:管理世界,2016(3):1-24. [4]刘志国,李丹.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3):73-82. [5]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太原:经济问题,2016(2):12-17. [6]金碚.总需求调控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和有效实施[J].北京:经济管理,2016(5):1-9. [7]陈小亮,陈彦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的关系探析[J].北京: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67-77. [8]邱海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3):204-207. [9]谢地,郁秋艳.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1):20-25. [10]逄锦聚.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3):49-59. [11]王朝明,张海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价值理论与西方供给学派理论比较分析[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8(4):39-46. [12]简新华,余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供求关系分析[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4):68-76. [13]徐春华.两大部类发展失衡与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7(1):34-40. [14]许梦博,李世斌.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6(4):43-50. [15]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37,438. [1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8]武文静,周晓唯.过度金融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例证分析[J].北京:理论月刊,2017(5):120-124.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4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