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黄群慧,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视角[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3(1):5-18. [3]Wadhwa, Vivek. Why It’s China’s Turn to Worry about Manufacturing[N]. Washington Post,2012-01-1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Pisano,Gary,Shih,Willy. Does America Really Need Manufactur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2(3):94-102. [6]赵磊,赵晓磊. AI正在危及人类的就业机会吗?——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石家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 (6):17-22. [7]刘凤义.劳动关系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兼谈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演变[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9):50-60.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5. [10]郭兴方.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解[J].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4-51. [11]马昀,卫兴华.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3(11):46-64. [12]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基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的分析[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 (3):66-77. [13]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98. [14]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6(6):87-106. [15]陈筠泉.马克思论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J].北京:哲学研究,1998(4):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