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继瑞. 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和合作社若干论述的辨析[J]. 蚌埠:财贸研究,1991(4):46-52. [2]左理. 试论马克思主义集体所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兰州: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113-12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1-429. [4]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81-688. [5]苑鹏. 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中国农村观察,2015(5):2-10. [6]张晓山,苑鹏. 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年:5-15. [7]列宁选集:第3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8. [8]卫兴华. 为什么说公有制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J].北京:经济导刊,2015(7):50-51. [9]文迪波. 还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本来面目[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1987(8):49-51. [10]蔡昉. 农村经济发展特征与下一步改革[J].北京:经济研究,1987(8):63-66. [11]安希伋. 论土地国有永佃制[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1988(11):22-25. [12]杨勋. 国有私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1989(5):25-31. [13]余先念. 未来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模式选择[J].武汉:经济评论,1993(8):25-26. [14]刘俊. 土地的所有权国家独占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76 -285. [15]陈东琪. 新土地所有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6-46. [16]陈志武.农村土地私有化后结果不会比现在糟[N].财经时报,2005-10-08. [17]杨小凯.中国土地所有权私有化的意义[EB/OL]. 学者社区网站,2007-07-20. [18]文贯中. 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59-125. [19]温铁军.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J].北京:红旗文稿,2009(2):15-17. [20]罗玉辉,林龙飞,侯亚景. 集体所有制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新设想[J].北京:中国农村观察,2016(4):84-93. [21]彭海红. 警惕土地私有化思潮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冲击[J].北京:红旗文稿,2016(7):20-22. [22]温铁军. 靠“土地私有化”解决农村问题是南辕北辙[J].武汉:学习月刊,2008(21):10-11. [23]林毅夫. 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发展[J].北京:领导决策信息,2001(35):22-22. [24]简新华,杨冕. “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高峰论坛”综述[J].北京:经济研究,2015(2):186-191. [25]贺雪峰. 地权的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10-25. [26]胡钧,刘凤义. 经济学关于人及其经济行为特征的分析——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J].北京:教学与研究,2001(5):35-41. [27]马克思.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1. [28]西爱琴,张宁. 俄罗斯农地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