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 滕淑娜. 论20 世纪初英国关税改革与自由贸易之争[J]. 天津:历史教学,2016(8):60-66. [3] 田素华,尹翔硕. 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机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06(4):14-20. [4] 渠慎宁,杨丹辉. 贸易保护的周期性变化———美国的经验分析及金融危机的影响[J]. 上海:世界经济研究,2009(10):39-44. [5] 何茵,沈明高,徐忠. 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基于行业的分析[J]. 北京:国际经济评论,2010(4):65-75. [6] 杨圣明. 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新战略———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中国化探索[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4):46-59. [7] 丁重扬,丁堡骏.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交换领域的运用和发展[J]. 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4):52-59. [8] 丁堡骏,魏旭. 马克思价值转形视阈下的产业转移思想[J]. 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5(9):21-26. [9] Morton R.J. ,A People’s History of England[M]. 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 Ltd,1979:78. [10]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1] 兰德斯. 国富国穷[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27. [12] 马格努松. 重商主义经济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81. [13] Ellsworth P.T. ,and Leith J. C.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M]. London:Collier Macmillan Publishers,1984:271. [14] Nye J.V. ,The Myth of Free- Trade Britain and Fortress France:Tariffs and Trad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91(51):24. [15] 沃勒斯坦. 现代世界体系(第3 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5. [16] 田素华. 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J]. 南京: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17-23. [17] Saul S.B. ,Britain and World Trade,1870-1914[J].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54 (7):58. [18] Lake D.,British and American Hegemony Compared:Lessons for the Current Era of Decline[A]. in Frieden J. ,and Lake D. ,ed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Perspectives on Global Power and Wealth[N].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2000:131. [19] 崔魏,周汉民. 地区性倡议及其全球性影响[J]. 上海: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1998(3):16-19. [20] 斯蒂格利茨,查尔顿. 国际间的权衡交易:贸易如何促进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9. [21] 李轩. 西方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述评[J]. 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07(5):15-17. [22]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 卷(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61.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第3 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12.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01. [26] 马克思. 资本论: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