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藤森赖明,李帮喜.马克思经济学与数理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丁堡骏.评斯拉法的价格理论[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11):104-120. [5]白暴力.斯拉法价格体系分析[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1(1):9-17. [6]胡代光.评斯拉法的“标准商品”和“标准体系”的建立[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0):66-76. [7]置盐信雄.技术变革与利润率[J].北京:教学与研究,2010(7):48-56. [8]孟捷,冯金华.非均衡与平均利润率的变化—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J].北京:世界经济,2016(6):3-28. [9]裵宏,李帮喜.置盐定理反驳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吗?[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第7卷(2):83-99. [10]李帮喜,王生升,裴宏.置盐定理与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数理结构、争论与反思[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78-198. [11]骆桢.对“置盐定理”的批判性考察[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0(6):120-125. [13]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