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J].哈尔滨:奋斗,2019(16):4-1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01. [7]Townsend P.The Meaning of Poverty[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62(3):210-227. [8]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1.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7. [10]薛丹.后小康时代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挑战与应对[J].长春:行政与法,2022(2):14-22. [1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北京:求是,2021(10):1-3.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 [1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蒋永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2):28-34. [15]郭之天,陆汉文.相对贫困的界定:国际经验与启示[J].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0-111. [16]周力.相对贫困标准划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北京: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4):70-79. [17]张琦,沈扬扬.不同相对贫困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91-99. [18]乌德亚·瓦格尔,刘亚秋.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J].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9(3):191-200.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0]郑继承.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J].成都:经济学家,2020(5):91-98. [21]张华伟.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之“魂”[N].学习时报,2018-09-14(003). [22]白永秀,刘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城乡反贫困的特点、难点与重点[J].重庆:改革,2019(5):2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