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古典经济学中效用理论的地位及其逻辑缺陷 |
刘汉全 |
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武汉 430070 |
|
|
摘要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 新古典经济学从主观意义上理解和使用“ 效用” , 并依此解释效用与需求和价格的关系。作为新古典理论的基石, 效用理论在需求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领域,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效用理论对需求解释的不完整性, 效用的不可计量性, 消费者计算能力的有限性, 以及一些循环论证等原因, 使得效用理论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
|
|
关键词 :
新古典经济学,
效用理论,
重要地位,
理论难题,
循环论证
|
收稿日期: 2005-07-21
|
|
作者简介: 刘汉全(1969-), 男, 湖北武穴人, 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
[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5. [2] (德)恩格斯.资本论第一卷“ 序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35. [3] [4] 布莱克(R.D.Collison Black)转引自《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 卷“ 效用” 词条[M]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837.838 . [5] [6] (前苏联)政治经济学中的主观学派[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131.131. [7] [18]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111.104.14 . [8] 叶航.批判与重构:现代经济学效用范式反思, 转引自《理性的追问—— 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8. [9] [10] (德)戈森.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9 .16. [11] 杨德明.当代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演变[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139. [12] (英)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56.60.42 . [13] (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446-447 .454.450.442 . [1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12-116 . [15] (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36. [16] 罗纪宁.中国消费者心理原型实征研究, 转引自《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2 . [17] [19] (美)马克?林德.反萨缪尔森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2 .114.114-145. |
[1] |
刘文超, 李辉. 价格理论的真实与虚构——后凯恩斯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41-49. |
[2] |
陈勇勤, 张俊夫. 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资料理论的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3): 40-48. |
[3] |
李连波, 谢富胜. 马克思有人力资本理论吗? ——与顾婷婷、杨德才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2): 25-31. |
[4] |
张衔, 庄志晖.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批评:一个理论述评[J].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4): 12-16. |
[5] |
郭砚莉, 汤吉军. 对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谬误"质疑的解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6, 0(8): 16-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