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劳动– 分工– 所有制”为主线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兼与刘刚、于金富两位同志商榷 |
周绍东, 钱书法 |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46 |
|
|
摘要 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一科学范式的指导下,提出了以“劳动—分工—所有制”为主线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框架。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施路径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内需为拉力,推动社会分工的深化与广化; 发展模式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缓解和消除强制性分工和劳动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
|
|
关键词 :
社会分工,
劳动异化,
经济社会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
收稿日期: 2013-05-10
|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12BJL004);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 PAPD) |
作者简介: 周绍东( 1984-) ,男,安徽枞阳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钱书法( 1956-) ,男,江苏金坛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
[1] 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 马家驹,蔺子荣. 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 中国社会科学,1981,( 6) . [3]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4]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5. [6] 吴易风. 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 中国社会科学,1997,( 12) . [7] 丁学良.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概览[J]. 中国社会科学,1983,( 3) .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5. |
[1] |
华德亚, 朱仁泽. 资本主义分工消亡的基础及路径“选择”——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6(6): 14-19. |
[2] |
周绍东, 钱书法. 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新诠释与再思考——基于“劳动 - 分工 - 所有制”框架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4, 0(11): 13-19. |
[3] |
肖安宝.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贫富差距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3, 0(4): 6-10. |
[4] |
周绍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基于社会分工的再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0(6): 12-18. |
[5] |
许崇正. 马克思智慧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力概念的反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1): 12-16. |
[6] |
潘永强, 黄忆军. 关于《原理》教材中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与逄锦聚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2): 41-44. |
[7] |
赵玉琳, 郭连强. 准确把握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J]. 当代经济研究, 2008, 0(11): 22-25. |
[8] |
孟捷. 产品创新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兼答高峰教授[J]. 当代经济研究, 2004, 0(9): 46-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