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较视野:吴易风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特贡献 |
彭五堂1, 刘学梅2 |
1.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2.吉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117 |
|
|
摘要 吴易风教授始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经济思想史和西方经济学,自觉地把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他梳理清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来源,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革命性伟大变革;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他澄清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在特定条件下的实用性这二重性质,在分析批判西方经济学的同时,吸收和借鉴它的有用成分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改革观与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比较研究,他揭露和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吴易风教授的比较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发展具有独特贡献。
|
|
关键词 :
吴易风,
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
收稿日期: 2022-05-10
|
|
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课题(21JD710005) |
作者简介: 彭五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刘学梅,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
[1]吴易风.关于空想社会主义阶级倾向问题若干引证的释疑[J].北京:教学与研究,1962(1):48-53. [2]吴易风.社会主义史上的“按劳分配”思想[J].北京:教学与研究,1964(6):64-66. [3]吴易风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9. [4]郭冠清.学贯中西 坚持马克思主义——吴易风学术思想评介[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9(9):51-61. [5]吴易风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86. [6]吴易风文集:第6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70. [7]高鸿业,吴易风.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8-9. [8]吴易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01(10):12-23. [9]吴易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北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3):36-39. [10]朱勇,松劲松,徐广军,等.吴易风经济思想评说(第二辑)[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11. [11]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7(2):53-66. [12]刘学梅.吴易风经济思想述评[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3(5):85-91. [13]吴易风.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7(2):4-18. [14]吴易风.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从陈岱孙教授题词谈起[J].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10. [15]吴易风文集:第4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 [16]王朝科.基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函数研究述评[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4):150-160. [17]吴易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J].北京:经济研究,2007(9):11-17. [18]吴易风.西方产权理论和我国产权问题[J].北京:高校理论战线,1994(3):15-19. [19]吴易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5(1):4-24. [20]吴易风.西方产权理论和我国产权问题(续)[J].北京:高校理论战线,1994(4):19-23. [21]吴易风.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J].北京:经济学动态,1996(5):15-16. [22]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J].北京:红旗文稿,2014(5):10-14. |
[1] |
周绍东, 张毓颖. 也谈中国经济学的“普遍”与“特殊”——兼与几位学者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7(1): 74-83. |
[2] |
余斌.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6(4): 5-10. |
[3] |
朱东波, 常卉颉. 产业空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3(11): 15-25. |
[4] |
郭冠清. 学贯中西 坚持马克思主义——吴易风学术思想评介[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9(9): 51-61. |
[5] |
刘国光.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5-8. |
[6] |
蒋南平, 徐明. 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新进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4(4): 5-12. |
[7] |
刘学梅. 也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与顾海良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1(1): 65-75. |
[8] |
韩英. 商品抑或资本:对西方主流人力资本理论的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4(6): 50-57. |
[9] |
张杨.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贡献[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80(12): 59-68. |
[10] |
陈昌兵.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最优增长模型比较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9): 38-50. |
[11] |
蒋南平,蒋 玲,谭琼. 批判与偏离: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二元性[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5): 50-56. |
[12] |
许光伟. 生产力研究维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兼析“客体批判”的研究性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59-71. |
[13] |
黄泰岩,王 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新进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10): 23-30. |
[14] |
陈燕和,王西方. 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研究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9): 65-70. |
[15] |
方兴起.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批判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纪念傅殷才教授逝世20 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9): 52-5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