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新发展路径的战略指向:一个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视角的分析 |
王草1,2a, 李成勋2b |
1. 郑州科技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郑州 450064; 2a.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2b.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732 |
|
|
摘要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是推进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之源,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研究方法,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针。人与自然物质之间变换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目前,物质变换间的各主要要素存在着断裂的现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精神价值观缺失、非生态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蔓延、贫富差距的拉大等现状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重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完善政府职能、推行绿色产业政策、处理好经济发展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厘清问题,找对思路,对新时代继续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
关键词 :
物质变换理论,
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生产方式,
生态化消费方式
|
收稿日期: 2019-09-12
|
|
基金资助: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ZZJH-598) |
作者简介: 王草(1980-),女,河南郑州人,郑州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李成勋(1934-),男,河南新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7.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45.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98-399.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24. [9]胡建兵.“退出机制”倒逼开发区不再盲目建设[N].中国商报,2017-12-28(02). [10]沈满洪,何灵巧.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J].杭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52-160. [1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2-28)[2019-09-12].http://www.sohu.com/a/298295187_267106. |
[1] |
董静,黄卫平. 西方低碳经济理论的考察与反思——基于马克思生态思想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2): 37-45. |
[2] |
张跃胜.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6): 27-34. |
[3] |
邵学峰, 梁志元. 资源租理论与资源税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1): 82-89. |
[4] |
吴宇晖, 张昱, 付淳宇. 市场经济的消费方式与可持续消费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 77-82. |
[5] |
石莹, 何爱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看待生态文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域[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4): 66-72. |
[6] |
温莲香. 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自然力向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13, 0(2): 11-16. |
[7] |
卜海. 宏观经济研究范式及其运用误区的评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12): 16-21. |
[8] |
周玉梅.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05, 0(5): 19-21. |
[9] |
屈炳祥. 资本潜能与节约型社会[J]. 当代经济研究, 2005, 0(11): 8-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