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模式选择 |
杜婕,万宣辰 |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021 |
|
|
摘要 农村金融信息化是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主要薄弱之处,农村企业间结算速度慢、结算难等影响到交易效率的提高,影响着资金的周转速度;农村取款难,存款也难,存取款的时间、交通等成本较高,相关融资手续相当繁琐。与城市金融信息化相比,农村金融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在人才、资金、技术、组织活力等关键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从整体上推进农村金融信息化工作必须规避劣势、整合优势资源,这是摆在农村金融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资金流动效率,我国必须加强农村主要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
|
关键词 :
农村,
农村金融,
信息化,
模式
|
收稿日期: 2016-05-20
|
|
基金资助:吉林省软科学项目(20110641) |
作者简介: 杜婕(1955 - ),女,辽宁锦州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万宣辰(1989 -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
[1]施慧洪,李昊原. 我国农村金融信息化对策分析[J]. 杭州:浙江金融,2009(5):33 -35.
[2]中国人民银行鄂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刘伟. 信息化助力农村金融全覆盖[J]. 广州:金融科技时代,2011(12):48 -50.
[3]李洪涛. 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J]. 广州:金融科技时代,2012(12):52 -53.
[4]马文翰. 大数据时代下农村金融体系信息化建设[J]. 昆明:时代金融,2015(9):40 -43.
[5]李硕,姚凤阁. 日本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J]. 长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35 -237.
[6]凌守兴.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J]. 哈尔滨:商业研究,2015(1):110 -115.
|
[1] |
张俊山. 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市场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25-36. |
[2] |
狄振鹏, 姚伟民, 李世美. 中国农村扶贫的制度变迁、优化与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100-106. |
[3] |
王丰.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积累模式的未来走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5-14. |
[4] |
刘润秋, 王丽程. 利益协调推进中国农村改革:理论、历史与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84-91. |
[5] |
蒋永穆, 卢洋, 张晓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演进特征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9-18. |
[6] |
马文武, 杜辉. 贫困瞄准机制演化视角的中国农村反贫困实践:1978~2018[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5(5): 32-42. |
[7] |
王丰. “一带一路”倡议视阈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变化[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3(3): 57-65. |
[8] |
谢地, 李雪松. 新中国70年农村集体经济存在形式、载体形式、实现形式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2(12): 32-41. |
[9] |
李玲娥, 石磊. 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规划决策模式演变与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2(12): 76-84. |
[10] |
舒展, 罗小燕. 新中国70年农村集体经济回顾与展望[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1(11): 13-21. |
[11] |
崔鲜花, 朴英爱.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动力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1(11): 85-93. |
[12] |
刘宇, 唐亚阳.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境与出路——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4(6): 82-88. |
[13] |
高泽华. 经济学说史视阈下的生产社会化:本源与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2(4): 54-62. |
[14] |
张旭,隋筱童.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脉络与改革方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2): 26-36. |
[15] |
殷林飞, 高靖. 从劳动力再生产混合模式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9(11): 21-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