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吗 |
戴翔, 华笑烨 |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学院,南京 211815 |
|
|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中国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本身出发,分析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通过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空间集聚和产业集聚两个机制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水平、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制度创新的发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等规模较大的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应继续释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展自贸试验区设立范围,加快推进差异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多举措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下探索形成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
|
|
关键词 :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
城市创新
|
收稿日期: 2023-05-25
|
|
基金资助: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3_2310);江苏高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项目(SJZT202315) |
作者简介: 戴翔,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开放型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
[1]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8-04-11(003). [2]刘志彪.在全球价值链路径上建设制造强国[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18(11):94-101. [3]张军,闫东升,冯宗宪,等.自贸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动态视角研究[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8(11):125-133. [4]王利辉,刘志红.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J].北京:国际贸易问题,2017(2):3-15. [5]殷华,高维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产生了“制度红利”效应吗?——来自上海自贸区的证据[J].上海:财经研究,2017(2):48-59. [6]司春晓,孙诗怡,罗长远.自贸区的外资创造和外资转移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的研究[J].上海:世界经济研究,2021(5):9-23 [7]巴曙松,柴宏蕊,方云龙,等.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吗?:来自沪津粤闽四大自贸区的经验证据[J].上海:世界经济研究,2021(12):3-21. [8]梁榜,张建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激励创新吗?——来自中国城市和中小企业的证据[J].西安:当代经济科学,2019(5):74-86. [9]黄凌云,张宽.贸易开放提升了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吗?——来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解释[J].上海: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1):64-75. [10]李金永,薛军,冯帆,等.双向FDI与中国区域创新[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9):14-27. [11]王春杨,兰宗敏,张超,等.高铁建设、人力资本迁移与区域创新[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20(12):102-120. [12]张杰,付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的准自然试验[J].南京:产业经济研究,2021(5):1-14+127. [13]熊励,蔡雪莲.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效应——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合肥:华东经济管理,2020(12):1-8. [14]何舜辉,杜德斌,焦美琪,等.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地理科学,2017(7):1014-1022. [15]陈晓东,刘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环境与城市科技创新[J].杭州:财经论丛,2020(7):104-112. [16]邱成利.制度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系研究[J].北京:中国软科学,2001(9):101-104. [17]Ferguson S,Formai S.Institution-Driven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Organizational Choi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90(1):193-200. [18]郭国峰,温军伟,孙保营.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134-143. [19]刘伟.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依靠制度创新[J].北京:经济研究,2013(2):8-12. [20]杨震宁,赵红.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制度环境、“竞合”关系与创新绩效[J].北京:管理世界,2020(2):139-160+224. [21]戴翔,刘梦.人才何以成为红利——源于价值链攀升的证据[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8(4):98-116. [22]杜帆,李立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对头部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21(Z1):1-8. [23]袁婷,王世斌,郄海霞,等.大学如何影响城市群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案例研究[J].天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4):40-56. [24]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北京:经济学(季刊),2012(1):181-210. [25]康伟,赵鹏飞.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下地方政府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项对开放政府数据的实证研究[J].兰州: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2):4-12+124. [26]程中华,刘军.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创新——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太原: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4):34-44. [27]罗勇根,杨金玉,陈世强.空气污染、人力资本流动与创新活力——基于个体专利发明的经验证据[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9(10):99-11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