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2020, Vol. 295 Issue (3): 47-54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检视——以印度产业发展和结构演化为例
孙晓华1,2
1.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130012;
2.吉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130117
全文: PDF (1241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配第—克拉克定理”得到罗斯托、库兹涅茨、卡尔多、钱纳里和泰勒等人的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结构主义和新结构主义分析思路,但“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其拓展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这是因为该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为此,选择发展中大国之一的印度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该国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研究结果表明:“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仅仅是在不完善的三次产业划分基础上,对封闭经济条件下初级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化的一个描述,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谓“后工业化”理论提出的服务业占比高就代表高级的产业结构的观点站不住脚,并且是诱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实际上,驱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仍然是第二产业。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孙晓华
关键词 配第—克拉克定理印度产业三次产业产业结构    
收稿日期: 2019-09-12     
PACS:  F06.9  
作者简介: 孙晓华(1979-),女,辽宁鞍山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引用本文:   
孙晓华. “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检视——以印度产业发展和结构演化为例[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47-54.
链接本文:  
http://www.ddjjyj.com/CN/     或     http://www.ddjjyj.com/CN/Y2020/V295/I3/47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