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大创新 |
杨承训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郑州 450002) |
|
|
摘要 理论界面临一大挑战:有人称中国没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西方相差20年。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创立了崭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体系。世界上此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一种是单线思惟,将社会制度这一根本因素排除在外,仅以“纯地理”的“点——线”独立推进,加深了二元结构;另一种是系统思维,以社会主义为平台、以人民为中心,综合考量多元、多维整体协调推进区域发展,汇成合力,出现全面繁荣。后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点。按照习近平同志新发展理念的视阈,中国的区域发展理论可概括为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远远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学说。它具有九个特点,具体包括十大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建立在把握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化统一规律基础之上,推进中国取得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思路、方案和样板。
|
|
关键词 :
区域协调发展,
多维空间,
城镇化,
社会主义优势,
当代马克思主义
|
收稿日期: 2017-09-01
|
|
作者简介: 杨承训(1935-),男,山东嘉祥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 [4]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J]. 北京:求是,2017(13):1-7.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N].北京:人民日报,2015-03-29. [7]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N].北京:人民日报,2015-11-19.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8.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01. |
[1] |
韩立达, 何理. 人口流动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86-98. |
[2] |
李天健. 新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初次尝试及其长期影响——对156项工程的再审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103-112. |
[3] |
李子联.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24-33. |
[4] |
景普秋, 郝凯, 刘育波. 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及其收入分配效应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89-99. |
[5] |
秦卫波, 高锦杰.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成本分担优化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77-84. |
[6] |
王爱华, 张珍. 农民工“回流式”城镇化: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2(12): 60-67. |
[7] |
吴 垠. 西方城镇化思想:脉络、启示与反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8): 41-40. |
[8] |
刘国斌,杨富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城的“亚核心”作用机理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3): 90-96. |
[9] |
刘新智, 刘雨松.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6): 69-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