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经济哲学视域中的人学问题———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学之维 |
叶万军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长春 130011 |
|
|
摘要 人的问题是任何学科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他借助于经济哲学的视野完成了对人的全面考量,人的起源问题、本质问题、动力问题、地位问题和发展问题都得到了科学的回应。作为“中国版”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体现人民呼声的经济学理论,又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一门科学理论。可以说,人学之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的。
|
|
关键词 :
马克思,
经济哲学,
人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收稿日期: 2016-08-12
|
|
作者简介: 叶万军(1961-),男,吉林农安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 |
[1] 付文军. 从《巴黎手稿》到《资本论》:异化劳动理论的三维向度与“人类之谜”的三重解答[J]. 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5(2),12-18.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8.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6] 王孝哲. 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J]. 合肥: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18.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8]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53. [9] 黄鰓森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46. [10] 刘贵祥.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论研究———一个生存现象学视角的探索[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06. [11] 方锡良. 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28.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M]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5. [14] 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N]. 北京:新华日报,2016-01-19. [15] 宫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议题与深化的方向[J]. 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5(5):26-33. [16] 张宇.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N]. 北京:人民日报,2016-08-29. [17] 中国共产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国共产党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 [18]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M]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 [19]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21] 习近平.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 北京:人民日报,2015-11-25. [2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23] 郗戈. 《资本论》研究应打破学科壁垒[N]. 北京:光明日报,2016-06-08. [24] 鲁品越. 鲜活的资本论———从深层本质到表层现象[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134. [25] 习近平.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 北京:人民日报,2016-05-18. |
[1] |
何干强. 论新中国对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28-38. |
[2] |
谭劲松, 姚菲菲. 完整准确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43-50. |
[3] |
潘石.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应对战略之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29-42. |
[4] |
赵志强, 范建刚.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16-24. |
[5] |
李黎力. 明斯基与后凯恩斯主义:渊源、比较和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39-47. |
[6] |
方兴起. 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是新时代的期盼——兼回应付才辉研究员的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48-59. |
[7] |
洪银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地位的几个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27-32. |
[8] |
金梦迪.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45-53. |
[9] |
王振中.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淬炼思想和指导实践——关于高校《资本论》教学的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5-13. |
[10] |
乔榛, 刘晓丽.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逻辑及现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17-24. |
[11] |
易淼. 新时代中国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45-54. |
[12] |
熊小果. 大卫·哈维“空间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批判限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55-63. |
[13] |
刘召峰. 孙冶方的价值理论:一个批判性剖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33-44. |
[14] |
张静. 尼·伊·季别尔对《资本论》的开创性研究及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60-66. |
[15] |
姬旭辉. 从“共同富裕”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历程[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42-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