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的三个高度 |
杨承训, 张新宁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郑州450002 |
|
|
摘要 科技经济理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历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一脉相承,其认识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个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所得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念、邓小平总结20 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所得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洞察21 世纪发展和我国面临的新常态所得出的“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系统领会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这三个高度,是自觉地认识、遵循和驾驭科技主导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
|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科技经济理论,
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
第一动力
|
收稿日期: 2015-03-27
|
|
作者简介: 杨承训(1935 – ),男,山东嘉祥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张新宁(1981 – ),男,河南镇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7] 列宁全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 列宁全集:第2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9] 列宁全集:第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 杨承训. 市场经济理论典鉴———列宁商品经济理论系统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1] 邓小平文选: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 斯大林全集:第1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13] 毛泽东文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 毛泽东文集:第8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 毛泽东文集:第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 习近平. 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N]. 人民日报,2015 –03 –06.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9] 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 –06 –10. [20]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1] 习近平. 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N]. 人民日报,2014 –05 –12. [22] 奏响“四个全面”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N]. 人民日报,2015–03 –15. |
[1] |
何干强. 论新中国对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28-38. |
[2] |
谭劲松, 姚菲菲. 完整准确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43-50. |
[3] |
潘石.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应对战略之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29-42. |
[4] |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74-82. |
[5] |
贾利军, 陈恒烜. 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逻辑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5-14. |
[6] |
方兴起. 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是新时代的期盼——兼回应付才辉研究员的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48-59. |
[7] |
金梦迪.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45-53. |
[8] |
易淼. 新时代中国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45-54. |
[9] |
姬旭辉. 从“共同富裕”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历程[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42-50. |
[10] |
周绍东, 李晶. 也谈“生产方式”——兼与郭冠清同志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9-65. |
[11] |
陈新阳, 钱智勇.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政治经济学的主体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改革谈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0(8): 65-72. |
[12] |
刘长明, 周明珠. 共同富裕思想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37-47. |
[13] |
余斌.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6(4): 5-10. |
[14] |
魏泳安. 青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当代价值——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及内容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6(4): 24-31. |
[15] |
郭冠清. 回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再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5-1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