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空间生产的资本化与“加速”资本化———基于资本逻辑的历史演绎 |
熊小果, 李建强 |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
|
|
摘要 空间生产在性质方面,应从两个维度中规定,在哲学上是人对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在资本主义历史中是资本基于积累逻辑对空间的资本化改造。在速度方面,资本积累以累进式方式运动,空间生产呈现出“加速”资本化特征。20 世纪70 年代,资本累进式积累的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空间“加速”资本化特征明确凸显出来。全球性地重构地理空间和开拓虚拟空间是“加速”资本化的事实确证,而去空间资本化的现实路径是社会主义制度。
|
|
关键词 :
空间生产,
资本积累,
空间资本化,
"加速"资本化
|
收稿日期: 2015-02-20
|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的资本限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2CZX007) |
作者简介: 熊小果(1986 – ),男,重庆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空间哲学;李建强(1953 – ),男,江苏大仓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与空间哲学研究。 |
[1] 钱厚诚. 社会理论中空间问题的沉寂与兴起[J]. 哲学动态,2010,(10). [2] 刘怀玉. 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J]. 学习与探索,2011,(6). [3] 汪民安.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J]. 国外理论动态,2006,(1). [4] 大卫·哈维. 新帝国主义[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Lefebvre H.Spatial Planning:Reflections on the Politics of Space[C]/ / in REETR (ed. )Radical Geography:Alternative View Points on Contemporary Social Issves. Chicago:Maaroufa Press,1977:34. [6] 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Blackwell,1991:30.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4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9]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 马克思. 资本论: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 单许昌. 资本的空间化危机与其内在悖论[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3). [12] 大卫·哈维. 后现代的状况[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00. [13] 宋宪萍,孙茂竹. 资本逻辑视阈中的全球性空间生产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6). [14] 欧内斯特·曼德尔. 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与20 世纪社会现实[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91. |
[1] |
王生升, 季雷. 福利制度研究的议题转换与范式构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51-60. |
[2] |
黄静秋, 邓伯军. 数字空间生产中的劳动过程及其正义重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14-23. |
[3] |
李连波. 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最新进展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46-60. |
[4] |
曲佳宝. 数字资本主义视阈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新变化及其矛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13-23. |
[5] |
宁殿霞, 林晓宁. 金融化世界中的生产劳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59-66. |
[6] |
李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有机构成趋向提高规律的再认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3(1): 11-21. |
[7] |
段雨晨, 赵峰. 卡莱茨基经济理论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4(4): 38-44. |
[8] |
陈亮, 周卫东. 论自然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基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4(6): 42-49. |
[9] |
杨慧玲. 金融不稳定性的逻辑: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1): 5-14. |
[10] |
闵继胜. 资本积累、技术变革与农业生态危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6): 84-89. |
[11] |
王金秋. 资本积累体制、劳动力商品化与灵活雇佣[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1(1): 41-48. |
[12] |
宁殿霞.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5): 5-8. |
[13] |
胡莹. “消费不足论”还是“生产过剩论”———评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早期的一个争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7): 44-50. |
[14] |
胡世祯. 对政治经济学若干范畴传统认识的质疑[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6): 5-8. |
[15] |
保罗·考克肖特. 为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辩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3, 0(8): 6-1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