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对现实人口问题的几点启示 |
何建宁 |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710061 |
|
|
摘要 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人口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相适应;有计划地调节人的生产必须要保证人口的增长和每年的平均消费量成比例的变化;劳动人口的素质要和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地区内的人们, 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 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和主体也有所不同。
|
|
关键词 :
两种生产理论,
人口问题,
人口均衡协调发展
|
收稿日期: 2011-02-10
|
|
基金资助:陕西省教育厅规划资助项目《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陕西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09JK086) |
作者简介: 何建宁(1971-), 女, 天津人, 西安财经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3] 摩尔根.古代社会[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18.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0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3.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45.
[10] 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299. |
[1] |
鞠晓生, 刘政灵. “列宁晚年之问”的发端、实质与中国实践[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58-68. |
[2] |
齐昊. 长期视角下中国经济剩余利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91-101. |
[3] |
黄静秋, 邓伯军. 数字空间生产中的劳动过程及其正义重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14-23. |
[4] |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74-82. |
[5] |
赵志强, 范建刚.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16-24. |
[6] |
吴宏洛, 孙璇. 当代资本主义数字经济中的异化劳动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24-33. |
[7] |
乔榛, 刘晓丽.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逻辑及现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17-24. |
[8] |
曲佳宝. 数字资本主义视阈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新变化及其矛盾[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13-23. |
[9] |
宁殿霞, 林晓宁. 金融化世界中的生产劳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59-66. |
[10] |
王智强.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兼论市场经济的产能过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5-12. |
[11] |
杨虎涛, 冯鹏程. 去技能化理论被证伪了吗?——基于就业极化与技能溢价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2(10): 50-63. |
[12] |
丁堡骏. 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21. |
[13] |
桑古尔·萨夫兰, E·艾哈迈德·托纳克.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澄清与分类的尝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8(6): 39-53. |
[14] |
蔡仲旺, 徐春华. 马克思总生产原理对国民经济调控的启示——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恢复再生产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8(6): 94-104. |
[15] |
张作云. 马克思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理论的创立与当代启迪[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5-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