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运动规律 |
于金富a,b |
河南大学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b.经济研究所, 河南开封475001 |
|
|
摘要 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阐明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科学分析了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对于我们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为榜样,认真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科学地揭示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运动规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二重性;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
|
关键词 :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二重性,
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
收稿日期: 2009-03-19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JL009) |
作者简介: 于金富(1956-),男,辽宁朝阳人。教授,主要从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 王晓海.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二重性及其运行机制[J] .经济研究,1985,(1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 [5] 周静.论生产劳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式的统一[J] .探索,2007,(3). [6] 曹之虎.社会主义联合劳动方式初探[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5,(4). [7] 张彤玉.关于劳动方式的二重属性[J] .南开经济研究,2000,(3). [8] 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
[1] |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74-82. |
[2] |
周绍东, 李晶. 也谈“生产方式”——兼与郭冠清同志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9-65. |
[3] |
郭冠清. 回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再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5-13. |
[4] |
王草, 李成勋. 我国新发展路径的战略指向:一个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视角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4(2): 88-96. |
[5] |
孙亚南,王兴芬.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创新思想与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63-70. |
[6] |
乔晓楠, 郗艳萍. 数字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塑——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5(5): 5-15. |
[7] |
郭殿生, 宋雨楠.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新时代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16-22. |
[8] |
段学慧, 李婵. 《资本论》的科学社会主义逻辑指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1(11): 22-33. |
[9] |
于金富, 任达.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5-14. |
[10] |
张作云.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56-69. |
[11] |
范玉仙, 张跃胜, 袁晓玲. 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性质与方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3(5): 31-38. |
[12] |
田超伟卫兴华. 再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与陈伯庚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8(10): 46-51. |
[13] |
周新城. 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研究分配问题的一个方法论原则[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1): 22-27. |
[14] |
胡莹. 马克思有没有“崩溃论”意义上的经济危机理论?——基于马克思危机理论演进过程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3): 5-13. |
[15] |
许光伟. 生产力研究维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兼析“客体批判”的研究性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59-7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