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
刘艳龙 |
长春税务学院经济系, 吉林长春130117 |
|
|
摘要 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 面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挑战。西方经济学因其阶级辩护性和体系的不科学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在于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恢复马克思的研究传统:一方面对当代的西方经济学各流派进行批判吸收, 另一方面构建能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并能指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学, 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
|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生产力,
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
收稿日期: 2008-03-15
|
|
作者简介: 刘艳龙(1977 - ), 男, 吉林市人, 长春税务学院经济系讲师,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 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4] 丁堡骏.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指导[J] .当代经济研究, 2006, (1). [5] 程恩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1). |
[1] |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74-82. |
[2] |
贾利军, 陈恒烜. 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逻辑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5-14. |
[3] |
龚晓莺, 杨柔. 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17-25. |
[4] |
周绍东, 李晶. 也谈“生产方式”——兼与郭冠清同志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9-65. |
[5] |
张作云. 马克思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理论的创立与当代启迪[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5-16. |
[6] |
余斌.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6(4): 5-10. |
[7] |
郭冠清. 回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再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5-13. |
[8] |
朱东波, 常卉颉. 产业空心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3(11): 15-25. |
[9] |
郭冠清. 学贯中西 坚持马克思主义——吴易风学术思想评介[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9(9): 51-61. |
[10] |
刘国光.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5-8. |
[11] |
刘明国, 刘美娟. 论新时代人本主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7(7): 31-40. |
[12] |
蒋南平, 徐明. 当代马克思主义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的新进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4(4): 5-12. |
[13] |
杨玉华. 马克思综合生产率优势演进模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23-33. |
[14] |
于金富, 任达.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5-14. |
[15] |
刘学梅. 也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与顾海良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1(1): 65-75. |
|
|
|
|